中東鐵路開啟馬列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之路
曹學娜
在中國版圖東北的中部,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東出綏芬河,南至旅順口,主線濱州線、濱綏線和支線哈大線構成“丁”字形骨架,這就是歷經百年風雨的中東鐵路。這條鐵路,催生了中國早期的產業工人,連通了馬克思主義實踐地、列寧主義誕生地的蘇俄,既是交通線,也是馬列主義輸入中國的紅色之路。
催生產業工人隊伍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全線總長約2500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工程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中國部分,其修建耗費的人力極為浩大。1897年8月,中東鐵路正式動工,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南部三線,由六處相向施工。修建中東鐵路,沙俄不僅攫取了路權,鐵路沿線都成了其附屬地,還通過強占或強買獲取大片土地,導致大量農民背井離鄉成為失業流民。除少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自俄國,中東鐵路的筑路工人大部分是從中國山東、河北和東北當地招募來的華工,數量一度增加到17萬之多。這些筑路工人奠定了產業工人階級基礎。
中東鐵路工人遭受沙俄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剝削壓榨。在中東鐵路的各施工區,大多采用層層承包轉包的施工方式,往往是一個工頭把工程包攬下來,再層層轉包給其他工頭。層層轉包,也就有了層層克扣。修建中東鐵路的中國工人每日的工資只有10戈比,也就是十分之一盧布,對比1905年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5盧布的門票,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不足以購買一張電影票。
中東鐵路工人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打通這條貫通歐亞的大鐵路,除了要架橋、筑路外,還要鑿山洞、削峭壁,在當時機械化程度不高、主要依靠人力的情況下,筑路工人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鐵路通車后,作為中東鐵路樞紐的哈爾濱成立了中東鐵路哈爾濱臨時總工廠,數以萬計的筑路工人留在了哈爾濱。工人們居住在沼澤地上臨時搭起的一片人字形帆布帳篷里,夏熱冬冷,十分凄慘。在中國工人的抗議下,才在總工廠附近用磚瓦木材搭建了6排人字形窩棚,每排6個,共計36個,被工人們稱為“三十六棚”,但一個窩棚少則10余人,多則30人,條件依然艱苦。
率先接受馬列主義的革命指引
鐵路修建伊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就已經沿著中東鐵路宣傳馬克思主義,這里的產業工人也最早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展革命斗爭。
建立黨團組織。1905年11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在哈爾濱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哈爾濱工人團”的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派舒米雅茨基(當時化名西林)在中東鐵路哈爾濱臨時總工廠以車工身份作掩護,開展馬克思主義傳播和革命活動,幫助工人提高階級覺悟,培養他們成為中國人民反對清朝專制的先鋒隊,在工人中產生了很大影響。
爭取工人權益。受馬列主義影響,中東鐵路工人的思想開始覺悟,他們聯合在哈其他工人,反抗當權者的壓迫和剝削,爭取工人權益。1907年5月14日(俄歷5月1日),中東鐵路哈爾濱臨時總工廠及機務段上的中俄鐵路工人和印刷廠、面粉廠工人,以及碼頭裝卸工等數千人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匯聚到松花江邊,開展工人罷工,慶祝自己的節日。這是中國工人第一次慶祝自己的節日——五一勞動節。1918年10月,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中國工人建立了第一個工會組織——“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標志著維護工人權益的領導組織正式成立。
開展工人階級國際聯合斗爭。1905年11月至12月,中東鐵路工人組織第一次大罷工,迫使中東鐵路全線停運,有力支援了當時列寧領導的俄國工人大罷工。中東鐵路工人第一時間知道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他們為之歡呼慶祝。1918年9月2日至13日,為了阻止帝國主義干涉軍進入蘇聯,中東鐵路工人開展大罷工。此次罷工迅速擴展到中東鐵路全線,三十六棚總工廠、火車站、電報局、貨場、材料廠、印刷廠,甚至連發電廠、線路工人、鐵路醫院、監獄看守所等也都參加了罷工。中東鐵路全線癱瘓長達10天之久,這對當時戰事緊張的蘇維埃新生政權是巨大支持。從1918年到1920年間,中東鐵路全線掀起了4次大罷工,為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鞏固提供有力支持。
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紅色之路
在堅實的工人階級隊伍基礎上,中東鐵路成為了國內連接國際共產主義和蘇共的中轉站,開啟了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道路。
直接輸入了馬列主義。十月革命期間,許多華工參加了工人赤衛隊、游擊隊、紅軍,并為捍衛蘇維埃政權而戰斗。十月革命勝利后,約有4萬旅俄華工經中東鐵路陸續回國,大部分留在了哈爾濱。他們帶回了《旅俄華工大同報》《華工醒世報》等進步報刊和大量有關十月革命的書籍,并向周圍人親身講授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在旅俄華工的影響下,尤其是旅俄華工和中東鐵路工人相結合,使哈爾濱成為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中心。1920年,瞿秋白以《晨報》記者身份途經哈爾濱赴蘇聯考察,“在哈爾濱一個半月,聞到了共產黨的空氣”。瞿秋白在哈爾濱第一次聽到《國際歌》,將其翻譯成中文,從此《國際歌》在中國傳唱。
擴大了馬列主義傳播。受俄國革命影響,一些旅俄華工加入了俄共,成立了華人黨組織——俄國共產華員局,開設黨員教育培訓班,培訓的學員分往中國,專事傳播社會主義。華人黨組織號召走俄國道路,掀起研究討論中國革命問題的高潮。十月革命勝利后,一些華工革命者陸續經中東鐵路回國,整個北方的革命活動風起云涌。共產國際和俄共代表來到中國,國內大批先進青年也由中東鐵路踏上了尋求馬列主義的真理之路。在旅俄華工楊明齋的協助下,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先驅李大釗、陳獨秀取得聯系,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成為紅色交通要道。1923年10月,受黨中央指派,陳為人和李震瀛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共哈爾濱獨立組,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在滿洲地區的存在。1924年夏天,共產黨員吳麗石受黨組織委派到“三十六棚”發展黨員,并于1925年5月建立了中東鐵路第一個黨支部。在各地黨組織的領導之下,中東鐵路成為了中國革命的紅色交通要道,滿洲里、綏芬河等地建立了多個秘密交通線。這條紅色交通要道,護送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中方代表參加共產國際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會。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來等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從這里前往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中東鐵路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作出了貢獻。
編輯: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