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良景” 再育“新景” 繪就“美景”
坐擁“良景” 再育“新景” 繪就“美景”
——興安盟“曉景計劃”觀摩調度會側記
興安日報記者 王越
“‘曉景計劃’,點亮鄉村。歡迎各位蒞臨科右前旗鄉土人才‘曉景計劃’創業孵化基地……”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興安大地生機勃勃。8月25日,興安盟“曉景計劃”觀摩調度會議召開。參會人員深入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巴日嘎斯臺鄉水庫村和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烏蘭哈達鎮三合村4個產業領富帶富示范點,實地觀摩學習“曉景計劃”發展模式和經驗做法。
“我們立足于科爾沁鎮的設施農業,推動規?;l展,并不斷豐富業態,發展餐飲、采摘、研學及電商配送。今年,平安村的‘番茄公社’開始營業,每天都是爆滿狀態。”科右前旗科爾沁鎮黨委書記高冰向觀摩團介紹道。
平安村作為“曉景計劃”的發源地,以整村打造“番茄公社”項目為“曉景計劃”實施載體,通過帶動村民“以棚入社”“以勞入社”“帶棚入社”發展農旅融合產業,探索出“農業+旅游”雙融合、“企業+農戶”雙增收、“產業+人才”雙促進模式,實現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村村有特色,處處顯亮點。在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觀摩團一行參觀了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孔雀孵化養殖基地。該合作社以孔雀飼養和孔雀工藝品制作銷售為主,通過“以培代招”方式,組織村民免費參加孔雀羽毛工藝品制作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3200人次,334名蒙雀工匠取得了就業資格證書,其中有108戶成立了蒙雀合作社家庭工作室,進行孔雀羽毛飾品的代加工,年增加收益100余萬元。
從科右前旗平安村“曉景計劃”示范實訓基地和“番茄公社”項目,到巴日嘎斯臺鄉“紅巴鄉綠庭院”聯合社和“遇見水庫”生態度假園農旅基地,再到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興安盟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觀摩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議、一路學,了解各個觀摩點的發展歷程與帶動模式,也親身感受著“曉景計劃”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的示范引領效果。
調度會現場,宣讀了《關于確定盟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的通知》,共確定盟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113名,并為6位盟級“曉景計劃”培養人選代表頒發了證書。他們得到了認可,也將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實施產業領富帶富“曉景計劃”是興安盟認真落實自治區基層黨建“三強三優”工程部署要求、深入實施“六抓三促雙提升”強基固本行動的有力抓手。“曉景計劃”實施以來,工作合力逐步增強、培養人選質量優良、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示范引領作用初顯。
“科右前旗通過‘外聘、內聯、下沉’三種方式邀請33名成員單位及社會各行業領域的‘專家’‘秀才’,組建了‘曉景計劃’智囊團,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盟農研所行業專家作用,為帶頭人提供專項培訓、指導、服務。”
“扎賚特旗好力保鎮深度挖掘人力資源,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領頭雁’作用,共扶持7名農村黨員干部創業,直接和間接帶動1300名群眾就業,培育帶動130戶脫貧戶、監測戶等特困群體發展致富產業。”
“雙特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員工17人。公司下設1個合作社,擁有水稻種植基地1500畝,年加工水稻10000噸左右,帶動周邊420戶農戶開展訂單水稻種植,幫助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
2個旗縣市、3個蘇木鄉鎮、6個培養人選代表的交流發言總結了經驗,找出了不足,展現了階段成果,描繪了未來前景。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要學習借鑒各地典型經驗、機制和辦法,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動態管理精準選好人選,集聚資源綜合用好政策,逐人落實培訓指導措施,全力推動“曉景計劃”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坐擁“良景”,再育“新景”,繪就“美景”。截至目前,全盟共確定“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養人選1288名。其中,盟級113人、旗縣市級283人、蘇木鄉鎮892人。
用鄉村人才喚醒鄉村活力,用鄉村產業激活鄉村發展。興安盟將繼續抓實關鍵重點,落實“四托一”結對幫帶機制,逐人逐級建立結對幫帶、產業扶持和培訓指導“三本清單”,做到政策能落實、資金見效益、技術顯效率,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曉景”式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編輯:趙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