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春:“駐”進老百姓的心坎里
興安日報記者 刁博禹 通訊員 畢然博
近日,在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二龍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兩委”成員正沉浸在“興安盟鄉村振興大講堂”專家的講解中。“我今年的愿望,是和大家擼起袖子大干一場,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扎賚特旗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孫立春動情地說。
“孫書記是老百姓的好干部,來村里這些年,我們眼看著他的頭發白了,皮膚黑了,我們村越來越富了……”在二龍山村,提起孫立春,鄉親們無不夸贊。
2017年,孫立春輕裝簡從進村住了下來。剛到村里,就給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您這書記一點兒架子也沒有。田間地頭、大人小孩兒,甭管在哪看見誰,都能嘮上一會兒。”“哪有啥架子,咱受黨的教育幾十年,到了這兒就是村民,二龍山村就是咱家。”孫立春笑呵呵地說。在和老鄉的一番“家長里短”中,逐漸了解了村里的情況。他決定先從王志財夫婦入手開展工作。
王志財腿部患有殘疾,兒子因病去世,已經年過半百的夫妻倆還要照顧年幼的孫子,是當時村里出了名的困難戶。得知情況后,孫立春立即幫王志財申請傷殘等級評定,與村“兩委”商議評定一家三口為低保戶,三天兩頭給孩子帶生活用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王志財一家生活有奔頭致富有底氣,孫立春還為其申請了京蒙幫扶資金2萬元,購買了20余只羊。目前,王志財家的羊群已經發展到40余只,每年能賺2萬多元。“做夢也沒想到我們老兩口還能脫貧致富奔小康!現在家里有點啥急事兒,第一時間就想到孫書記。有他在,我心里踏實!”提及孫立春,王志財熱淚盈眶。
不僅對村民照顧有加,孫立春更是在村集體增收上出謀劃策。二龍山村黨群服務中心附近有一塊較大的空地,加上距離城區很近,孫立春決定在空地上建溫室大棚,往城里賣蔬菜。明確了工作方向,可啟動資金從哪來?村“兩委”成員犯了難,孫立春沒有遲疑,拍著胸脯說:“我們稅務局明確表示,只要是給鄉親辦實事辦好事,資金的事一定給予大力支持。”
“我現在在村里的蔬菜大棚打零工,一天300元,一年下來能賺1萬多元。能在家門口打工,還得感謝咱孫書記。”二龍山村脫貧戶毛玉龍感激地說。如今,二龍山村的蔬菜大棚里,綠意濃濃,白菜、香菜、芹菜長勢喜人。孫立春說,他要感謝扎賚特旗稅務局對他駐村工作的大力支持,不僅幫助解決了啟動資金問題,還和村集體簽訂合同,按照市場價收購所有菜品,為他解決了后顧之憂。
道路寬了,路燈亮了,村民富了……望著換了新顏的二龍山村,孫立春充滿了感慨。他告訴記者,黨的二十大召開令他熱血沸騰,尤其是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5年來,他奮斗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最前沿、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親身經歷了艱苦的脫貧攻堅,也親眼見證了貧困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加堅定了他要帶領鄉親們一道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的信心。
編輯:趙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