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更多注入人才“活水”
羅惠敏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指出,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選派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參與鄉村振興,支持專業人才通過多種方式服務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各級黨委政府要緊緊抓住人才這個關鍵因素,為鄉村振興更多注入人才“活水”,推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村級干部隊伍建設關系到農村牧區長遠發展,更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效。加強村干部培育和發展工作,鍛造一支高素質“頭雁”隊伍,才能為引領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要選拔政治立場堅定、政治信念牢靠、政治方向正確的干部,帶領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同時,也要加強實踐能力檢驗,在解決難題中選拔能力突出的干部,在吃勁崗位中選拔意志堅韌的干部,在攻堅克難中選拔思維敏捷的干部,在群眾的口碑中選拔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群眾真心信任、全力擁護的干部,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土人才的振興。鄉土人才生于農村牧區、長在農村牧區,對農村牧區有深厚感情,是推動農村牧區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但當前鄉土人才缺挖掘、缺培育問題仍然突出。厚植沃土,盤活鄉土人才隊伍,要遵循市場經濟和人才成長規律,破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鄉土人才認定評價體系,為鄉土人才求職錄用、獎勵、職稱評定、薪酬分配等創造有利條件。堅持“有用即人才、人才在身邊”理念,深入基層一線,加大挖掘力度,精準掌握各類鄉土能人信息,全面篩選、摸清特長、分類建庫、動態管理,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注重雙向培養,發揮農業農村、文旅等行業優勢資源,開展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等專業化培訓,搭建培訓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鄉土人才開展技能培訓,以學提能、以講促學,讓鄉土人才茁壯成長。
高層次人才是科技興農和智力下鄉的生力軍,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智力支撐。各級黨委政府要搭好平臺靶向引才,聚焦特色產業、重點項目,圍繞產學研合作平臺、項目創新平臺等載體,以建設專家工作站和科研基地為依托,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高端人才。加大政策扶持高效用才,做好頂層設計,健全人才作用發揮機制,整合資源,暢通渠道,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更多便捷政策支持,推動人才紅利向鄉村延伸,形成以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的良好氛圍。用暖心服務拴心留才,突出需求導向,為人才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廣大基層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多措并舉讓農村牧區成為人才的聚集地,定能打造助推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編輯:趙燁